黑猫荣光 | 2016年9月,富余煤气突围战:一场节能降碳的创新攻坚 [2025-09-25]

   在黑猫集团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今天都蕴含着珍贵的历史记忆。“黑猫荣光”为我们揭开了黑猫集团的过往面纱。它记录了集团的辉煌成就、关键决策和重大突破,以及在岁月中砥砺前行的足迹。这个栏目不仅是对集团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和激励。希望通过“黑猫荣光”,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黑猫精神,共同书写更为辉煌的篇章。

   今天,我们将为您讲述景德镇市焦化能源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富余煤气消化瓶颈的故事。

   2016年9月23日,景德镇市开门子陶瓷化工有限公司(现更名景德镇市焦化能源有限公司)厂区内涌动着一股澎湃的热流,随着“3、2、1”的倒计时结束,轰鸣的汽轮机如同强劲的心脏,将昔日炼焦产生的富余煤气转化为汩汩电流,标志着企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时针回拨至2015年,景焦能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彼时,景德镇市区天然气置换工程加速推进,叠加陶瓷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煤气用户用量不断下滑。作为焦化企业的“副产品”,焦炉煤气本是宝贵的能源资源,却因消纳渠道萎缩,陷入“无处可去”的困境。同时随着环保考核压力的持续加强,一场技术突围战已箭在弦上。

   面对困局,2015年年末,公司技术团队先后奔赴中日联、首钢设计院等行业标杆企业取经问道,经过焦化板块技术相关人员多方面调研和讨论,最终凝练出“富余煤气产蒸汽并入干熄焦”的创新突围方案。

   这一方案的创新点在于构建“煤气-蒸汽-电力”的全链条循环体系

新增燃气锅炉:在1#干熄焦附近新建一台20t/h燃气锅炉,利用富余煤气产生中温中压蒸汽,直接并入1#干熄焦系统,推动汽轮机满负荷发电;

技改二期项目:同步对在建的燃气发电二期项目进行技术升级,提升煤气转化效率。

   通过这一设计,富余煤气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发电可满足企业部分自用需求,降低外购电力成本;另一方面,年发电量预计新增3000万度,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方案很快获得集团董事会立项支持,2016年春节后,由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担纲设计的技改项目正式启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全面展开。

   2016年3月,春风乍暖,项目土建工程破土动工,公司技术部和热电厂立即启动“白+黑”的作战模式,推进技改实施。由于干熄焦系统对蒸汽参数、设备对接精度要求极高,因此,项目团队驻场实地丈量,确保每一个数据都经过严格精确的计算;对超危大工程实行“一项一案”,每项施工方案均经专家评审后实施。凭借扎实的技术储备和严谨的施工管理,项目实现安全“零事故”,设备安装精度全部达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项工程于2016年9月先后投产:9月9日,燃气发电二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9月23日,新增的20t/h燃气锅炉与1#干熄焦系统顺利联动

   自项目投产后,煤气富余量当时从18000~20000m³/h锐减至1000~2000m³/h,煤气综合平衡率提升至97%,同时累计新增发电量约4.1亿度,创造发电收益1.72亿元(截至2025年8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丰收。同时,经咨询设计院及行业专家,“富余煤气产蒸汽并入干熄焦”技术体系在当时为国内先进、行业首创,成为当年技术创新的标杆成果。

   回望这场景焦能源的突围之路,不仅实现了“环保降碳”与“经济增收”的双效统一,更印证了一个深刻命题:在“双碳”目标下,“创新为钥、绿色为径”才是镌刻在工业企业基因里的发展密码,唯有将绿色理念深植发展血脉,以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传统工业型企业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实现“破茧成蝶”。

(文:林云超  沈颖/编辑:杨琳/一审:余里明/二审:谷铁明/终审:汪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