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那真是一个能打硬仗的人!”每每提到景焦能源营销公司销售科的余俊,不少人会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自1998年进入经营系统后,他始终坚持奋战在市场第一线,从清账转抹到投标采购,从市场拓展到巩固合作,无论形势多么严峻,任务多么艰巨,他都能从容不迫地出色完成,诠释着营销战线上的英雄本色。
“上世纪90年代,黑猫集团在全国率先推行清欠抹账,我当时刚进经营系统,接到的第一笔业务,就是清理鹰潭磷肥厂28.6万元焦炭款呆死账。”由于这家企业即将改制,为了尽快清账,余俊主动出击,连续多日在该厂附近走访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连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成功拿下了28.6万元的磷肥指标,“首战告捷,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但当磷肥指标成功变现时,我内心的石头才终于落地。”
也正是这一阶段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困境之下的焦化人如何化繁为简,大胆实践,从容化解危机,实现企业自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此他向《景德镇日报》投稿一篇报道《景德镇焦化总厂闯出盘活资金新路》,并被《经济晚报》等多家报刊转载。
“做药品转抹那会,要跟车押运,那时候可没什么高速公路,都是走国道、省道、乡道,坐火车也只能是绿皮车,有时候连一张坐票都买不到。记得有一次到达目的地已是下班时间,为了保障货物安全,寒冬腊月,就抱着被子在驾驶室凑合一晚,正巧碰上了暴雪,浑身冷得直哆嗦……”聊起转抹那些事,余俊蹙着眉,不自觉陷入回忆中,当时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由于人员的短缺,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每次只有短短几天,“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到达目的地后便化身卸货员,点数、装卸入库……余俊干得无比熟练。“多少日出日落,我早已司空见惯。”余俊笑着感慨道。
付出必有回报,在一次次不知疲倦的跋涉下,余俊1998年转抹药品金额达到712万元,1999年更是达到2000万元,当时总厂厂长在大会上表扬了他,“药品抹账真了不起,煤炭买到哪里,药品就转抹到哪里。”
2005年,余俊转入炭黑油品从事采购业务,为了确保业务顺利开展,他的脚印踏遍江西、湖南、云南、广西等地,正是因为这样倾尽全力的投入,他所负责的西南片区的采购量跃升至4500吨,取得了排名第一的佳绩。2010年初,他调入煤焦队伍,凭借此前药品转抹打下的人脉,成功开发了冀中能源峰峰主焦煤市场,同时为保障进口煤按时按质到货,他连日穿梭于日照港、连云港、镇海港,监督转运2万吨进口煤,从装船、卸船,到转港驳运,没日没夜,顶风冒雨,一路跟踪守候,在宁波镇海港和上海铁路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采购任务,为集团进口煤采购业务趟出了一条“整船采购”的新路子。
2018年他奔赴湖口九江萍钢,与同事们同甘共苦奋战销售一线,在他的努力下,公司至九江萍钢的发货量由每月5000吨左右跃升至5万余吨,公司于2020年首次被九江萍钢授予“优秀供应商”称号,2022年1月,九江萍钢总经理梁建国一行还专程莅临公司送上“优秀战略客户”奖牌,系九江萍钢所有供应商中的唯一殊荣。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余俊同志的两个“坚持”。一是坚持“量质双管”的营销理念:景焦能源从2013年开始与九钢发生业务,但一直磕磕绊绊,量上不去,争议不断。2018年10月余俊接手九钢业务时月供货量才5000吨。为切实加强双方合作,余俊在积极沟通,加大供应量的同时,推行现场跟踪,及时反馈产品质量问题,极大地减少了产品的不合格率,增强了用户的质量信任度。二是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爆发,受疫情防控影响,运输管控,九钢告急!余俊第一时间联系九钢给每台货车办理通行证,并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连夜拿着相关手续到景南高速路口与交警协调,为保障运输线路畅通,此后还多次到路口现场协调,有力保障了九钢特殊时期的原料供应。2020年7月中旬开始,长江水位暴涨,货轮停运,北方焦炭运输全线中断,351国道多处被淹。余俊又马不停蹄,奔波于火车站台与东、西料场之间,与原料公司、炼铁车间、调度、车队、司机多方联络,依靠路运和铁运挑起了九钢焦炭保供大梁。在此情况下,8月份公司发货量达到55049吨,日进厂量达到2500吨,创下双方合作以来的历史最高值,景焦能源一跃成为九钢最大的一级焦供应商,景焦焦炭被九钢亲切地称为“保命焦”。
了解余俊的人,都惊叹于他过硬的“笔下功夫”,“笔杆子”炼成记的背后是常人看不见的付出,深冬时节的凌晨,随着一车车焦炭满载出发时,用冻僵的手拍摄下一个个活素材;酷暑时节的午后,颠簸的货车里,与司机们一起顶着烈日,讲述背后的故事;见证黑猫股票上市的里程碑时刻,也承担起全程报道……“一切经历,我都视为练习脚力和笔力的勋章。”
(文:沈颖/图:沈颖/编辑:沈颖/一审:张曙光/二审:余亮/终审:曹达宏)

